中山大学附属第一(南沙)医院将于6月正式启用

2022-05-05

        全新的院容院貌、明亮宽敞的就诊环境、“透景、透绿、透风”的室内场景……置身其中,推门见庭院,宛如一座花园中的医院。医院还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传输系统,配置PET-MR、PET-CT、MR 3.0T、DSA等一流装备,“智力”满满。这是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(南沙)医院(以下简称“南沙医院”)最直接的感受:花园式的医院环境和随处可见的“智力”。

       平地起高楼。历经3年多的建设,这座形如“生命之钥”的国际一流医疗科研中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、调试环节,室内拆改和保洁等最后的工程收尾工作,将于5月份达到试运行条件,6月15日正式启用。

      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(南沙)医院建筑总面积50.6万平方米,规划病床数量达1500张。主要建筑群分为南北两区,北区包含临床诊疗中心,南区则包含先进医学技术研发中心、精准医学与成果转化中心、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中心、国际医疗中心及国际会议中心。

 

image-20220505160059-1

 

      从北门主入口进入,开阔的医院门诊大厅随即映入眼帘,25米的挑高设计,足足有4层楼高的空间,让整个门诊大厅在视觉上更显大气。

      据承建单位中建第八工程局相关负责人李恒旭介绍:“大厅的吊顶特别采用了GRG材质,其具有可塑性好、采光性好等特点。”在现场可以看到,大厅吊顶整齐地切割出一个一个的小方块空隙,阳光从其中洒落下来,不需要过多的灯饰,整个大厅也足够亮堂。

 

image-20220505160119-2

 

      从门诊大厅向左走,便是患者住院的地方。从房间望出,近处有郁郁葱葱的绿化景观,远处则有开阔的江景,窗外优美的风景,室内完备的设施,将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就医体验。

 

image-20220505160137-3

 

      临床诊疗中心1楼为300多平方米的咖啡厅,波浪形吊顶的设计,让这个区域充满休闲氛围。此外,还配备有小卖部,便利医患购买零食、饮料、日用品等。

 

image-20220505160201-4

 

      围绕“绿色生态”的规划设计理念,临床诊疗中心设计下沉庭院,在补充室内采光的同时,医护人员和患者能从诊室“推门见庭院”,用大自然的阳光、绿叶,帮助患者缓解就医时的焦虑情绪,也让医护人员得以在繁忙的工作中放松心情。南沙医院在建设中非常注意内部透景、透绿、透风,晨光暖暖洒入每个房间,将给患者带来温暖和希望。

 

image-20220505160219-5

 

“AI”全贯通

取药有专属轨道

 

      行走在临床诊疗中心,抬头发现天花板上有两条轨道,串联起了药房与各个诊室。这是医院的智能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,它可通过在医护工作区(护士站)设置轨道站点解决护理单元大输液及住院药品的运输问题。

      “目前,轨道物流在全院共设置了88个站点”据李恒旭介绍,智能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基本上已实现了门诊科室全覆盖。除此之外,医院还配备有气动物流传输系统、AGV自动导引车传输系统、污物自动收集系统,针对不同类型的物资或污物提供智能化、便利化的物流传输渠道。

 

image-20220505160236-6

 

海陆空全方位

超四千车位停车无忧

 

      停车难和交通接驳难,是不少医院在发展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(南沙)医院共设计有四千余个停车位的停车场,还配备一个标准直升机停机坪,配合毗邻的河道,将构建海陆空立体救治通道,多维度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。

 

image-20220505160247-7

     

      南沙医院距离横沥地铁站1公里左右。从明珠湾管理局获悉,为打通地铁站与项目的通联,方便进出,医院配套道路横沥中路(凤凰二桥西侧段)已全部完工。该道路设计时速60千米,长约1.09千米,单幅道路设计宽度为14.5米,设置有四车道(部分三车道),将连接凤凰大道辅道及灵新大道。

 

 

(来源:南沙医院)